English

山海关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

2000-0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守江 杨文新 我有话说

加大投入,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,提高整体办学效益。山海关区结合“普九”,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入手,理顺了管理体制。文教局长吴野平介绍这方面情况时如数家珍。

“普九”以前,全区共有43所中小学,由于校舍普遍老化、设施陈旧,学校布局不合理,资源浪费,影响办学。从1996年到1997年,全区共投资8140万元,新建和整体迁建11所学校,改建4所学校,撤并扩建9所学校。新建高标准教学楼13座,新建改建平房教室226间,累计新增建筑面积4.7万平方米,中小学生人均增加建筑面积3.3平方米,绿地2.1平方米,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,布局结构更加合理。校园实现了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净化,融知识性、教育性、艺术性为一体。在建筑设计上,坚持高起点,面向21世纪。城乡每所小学都有音乐、美术、体育、仪器、实验、图书、阅览、语音、微机等十室。教学仪器设备坚持高标准,实验开出率、学生实验率均超过大纲规定要求。

在师资结构方面,努力做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。清退200多名代课教师,把172名城市师范毕业生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,并从城市选派一批优秀的青年教育教学骨干充实农村学校领导班子,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。全区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,消灭薄弱学校,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、制度化、法制化、特色化,建成一批特色学校。在活动室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上,实行“十统一”,并且有组织地将活动室在老师指导下全天候对学生开放,中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出入活动室,既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天性和求知欲,又充分发挥了活动室和仪器设备的潜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